閲世心語第 8 章

季羨林 / 著
 加書籤  滾屏 朗讀

1999年5月14

【收藏獨普小説網,防止丢失阅读度】

老年谈老(1)

老年谈老,就在眼;然而谈何容易!

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自己有时候承认老,有时候又承认,真从何谈起。

记得很多年以,自己还到六十岁的时候,有为“季老”,心中颇有反,应之逆耳,应又礼貌,左右两难,极为尴尬。然而曾几何时,在觉中,渐渐地听得入耳了,有时甚至还有点甜。自己吃了惊:原自己真是老了,而且也承认老了。至于这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自己有点茫然懵然,正在推敲而且研究。

管怎样,承认老是并容易的。位九十岁头的老师有天对说,觉得老,其可知了。认为,在这里关键是个“渐”宇。若子恺先生有浓厚哲理的散文,讲的就是这个“渐”字。这个字有神通,它在生中的作用决能低估。们有了忧愁苦,如果渐渐地淡化,则定会活去的。们逢到极的喜事,如果渐渐地恢复平静,则必然会忘乎所以,得发入老境,也是逐渐觉到的。能够觉到老,其妙无穷。们渐渐地觉得老了,从积极方面讲,它能够提醒的岁月决是取之用之竭的,应该抓时间,把想的事完、好,免得无常到,悔无及。从消极方面讲,想到自己的年龄,那些血气方刚时当就应该再去。个别喜欢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或许也能收敛点。老之为用矣哉!

自己是怎样对待老年的呢?说也颇为简单。虽年届耄耋,部零件也并都非常健全;但是之泰然。认为,了年纪,有点这样那样的病,是乎自然规律的,用惊小怪。如果年老了,点病都没有,二三百岁甚至更的时间,那么今年呼“老龄社会”者,恐怕连嗓子也会喊哑,而且吓得浑,连地也会被塌的。生的梦。对老年,甚至对生的度是家的。信奉陶渊明的两句诗:

化中

喜亦

这就是对待老年的度。

看到已经有了把子年纪,好多都问:有没有什么寿秘诀。的答复是: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秘诀。常常看到有些相信秘诀的忌多如牛毛。这也敢吃,那也敢尝,比如,吃蛋只吃蛋清,吃蛋黄,因为据说蛋黄胆固醇脏决,同样因为胆固醇。有的个苹果消三次毒,然;削用的刀子还消毒,在话;削了,还次毒,此时苹果已经毫无苹果味,只剩消毒药味了。从位化学系的授,吃饭计算卡路里的数量,再计算维生素的数量,吃顿饭用的数学公式之多等于次实验。结果怎样呢?结果每月饭费超十倍,而却瘦成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生之乐呢?如果再戴百倍的显微镜眼镜,则所见者无非菌,试问还能活去吗?

至于自己呢,这样无时间,二无趣。凡是觉得好吃的东西就吃,好吃的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维生素统统见鬼去吧!心里没有负担,胃自然就好,吃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生了。脑勤认为其重。如果非个秘诀行的话,那么的秘诀就是:千万让脑筋懒惰,脑筋永远地思考问题。

已年届耄耋,但是,专就北京学而论,倚老卖老,还没有资格。在授中,按年龄排队,恐怕还排到二十多位以幻想眼个按年龄顺序排列的向八军的北授队伍,面的当然很多。但是向看,还算排头,心里颇得安,并着急。可是偏有些排在面的比,风风,抢在面,越排头,登山去。心里实在非常惋惜,又有点怪们。今天国的平均寿命已经超七十岁,比解放增加了倍,们正在旺盛时期,为国效,正是好时机,为什么非抢先登山行呢?这无法阻拦,恐怕也非本所愿。定决心,决抢先塞。

老年谈老(2)

抢先塞活去目的何在呢?些什么事呢?向有个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看法: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是为了吃饭。到了晚年,更是如此。还有些工作,这些工作对民对祖国都还是有利的,管这个“利”是是小。把这些工作完,同时还再给国家培养才。仍然老老实实活,清清;决起祖国和民的事;量多为别着想少考虑自己的得失。了八十,金钱富贵等同浮云,多为心,少考虑个名利,写文章决剽窃抄袭,欺世盗名。等到非走行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坦然离去,无愧于个良心,则吾愿足矣。

说的话已经说完,但是还想借这个机会发点牢面提到“老龄社会”这个词,这个概念是懂得的,有些措施也是赞成的。什么部年化,师年化,都举手赞成。但是对报纸天天嚷“老龄社会”,却有极的反。好像六十就成了社会的包袱,成了阻碍社会步的绊石,看有点危言耸听,用意何在。自己已是老也观察许多别的老们中游手好闲者有之,躺在医院里的有之,天天提笼持钩竿者有之,如此等等,而足。但这只是少数,并是老的全部。还有少老虽然已经寿登耄耋,年逾期颐,向着百寿甚至茶寿军,但仍然勤勤恳恳,焚膏继晷,兀兀穷年,难这样也算是社会的包袱吗?定赞成“姜是老的”这样句话。年朝气蓬勃,是们未希望之所在,让们登路津,是完全必的。但是对老年必天天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们已经老了!们已经行了!对老龄社会的形成能辞其咎呀!”这样有什么用呢?随着生活的益改善,们的平均寿命还,将老年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还。即使认为这是事,也没有法子改。听说从钱玄同先生主张,四十毙。这只是愤之辞,有作诗讽自己也活了四十而照样活去。们有老是为社会老龄化担忧,难能把六十岁以统统赐自吗?老龄化同码事。担心爆炸,用计划生育的办法就能制止。老龄化是自然趋,而且无法制止。既然无法制止,就必瞎嚷,这是徒劳无益的。总怀疑,“老龄化”这也是从外国的舶品。西方有同同的理观念,可以必西施效颦。质诸明,以为如何?

发完,文章告终,,万望包容。

1991年7月15

老年四“得”

著名的历史学家周授,在去世段时间,在些公开场,讲了的或者听到的老年健法门。每次讲,都是眉开眼笑、眉飞舞,十分投讲了四句话:吃得,拉得得着,想得开。这话曾听几次。在心里第个反应是:这有什么好讲的呢?就是这样子吗?

良先生幸逝世以,迫使时常想到些与有关的事,以四句话,四个“得”,当然也在其中。越想越觉得,这四句话确实很平凡;但是,世间真正的真理都是平凡的吗?真理蕴藏于平凡中,世事就是如此。

三句话,就是们所说的吃喝拉撒,是每每天都必须理的,简直没有什么还值得考虑和研究的价值,但这是年青和某些中年的看法。当年在清华学读书的时候,从没想到这四个“得”的问题,因为它们成问题。当时听说个个子的同学患失眠症,惊失觉总是够的,怎么会能失眠呢?失眠对说简直像是个神话。至于吃和拉,更是在话。每顿饭,如果少吃了点,则久就到饿意。二战期间在德国时,饿得连地都想去(借用俄国文豪果戈里《巡按使》中的话)。有乡帮助农民摘苹果,得到四五斤土豆,回家顿吃光,幸而没有撑。怎么能够吃呢?直到八十岁,拉对也从没有成为问题。

可是,“如今切都改”。三个“得”,对都成问题了。三天两头,总次。吃了三黄片或果导,则立即泻。束手无策,知所措。至于吃,可以说,现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然而有时却什么也想吃。偶尔有点饿意,喜若,昭告边的朋友们:“害饿了!”眠则多年乐安定子。提了。

认为,周良先生的四“得”的害是第四个,也就是“想得开”。,虽自称为“万之灵”,对于其可以任意杀害,也并总是的。常言:“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无二三”,这两句话对谁都适。连叱咤风云的君王和独裁者,以及手持原子弹吓唬别的民族的新法西斯头子,也会例外。对待这种况,万应神药只有味,就是“想得开”。可惜绝多数到。其是提到的三种们想开,也想想得开。最只能成为齿于类的屎堆。

开的事很多,但统而言之名利二字,所谓“名缰利索”者是。世界能有几真正逃得这个缰和这条索?对于们知识分子,名缰其难逃。逃车之鉴比比皆是。周良先生的第四“得”,们实在应思。它但适用于老年,对中青年也同样适用。

2002年6月16

老年十忌(1)

已经在本栏写谈老年的文章,意犹未,再写“十忌”。

忌,就是忌,指应该的事生,都有应该的事,这是共。老年是生的个阶段,有些独特的应该的事,这是特,老年定有十个。因受传统的“十全补”、“某某十景”之类的“十”字迷的影响,姑先定为十个。将或多或少,现在还说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忌:说话太多

说话,除了哑巴以外,是每每天必有的行。有的喜欢说话,有的喜欢,这决定于的秉能强律。在这里讲忌说话太多,并没有“祸从”或“金三缄其”的涵义。说话惹祸,在话多话少,有时候,句话就能惹祸。惹祸,也限于老年,中年和青年都可能由此致祸。

先举几个例子。

学有位老授,德文章,有皆碑。虽年逾耄耋,而思维锐,说话极有条理。足之是:旦开,就如悬河泄,滔滔绝;又如开了闸,再也关住,断涌。在那个学里流传着个传说:在学校召开的会,某老发言,有的就退席回家吃饭,饭再回到会场,某老谈正浓。据说有次博士生答辩会,规定开会时间为两个半小时,某老参加,气讲了两个小时,这个会会是什么结果,答辩委员会的主席会有什么想法和措施,会怎样抓耳挠腮,坐立安,概可想见了。

个例子是位著名的敦煌画家。的时候,头脑清楚,并喜欢说话。入老境,脾气,也许还有点老年痴呆症的原因,说话既多又清楚。有年,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新建的礼堂中召开中国敦煌鲁番学会的年会,开幕式必须请此老讲话。们都知有这个毛病,预先请准备了个发言稿,简捷而扼,塞入的外袋里,再三叮嘱,念完就退席。然而,主席台就把此事忘得二净,摆开架子,开讲话,听气是想从开天辟地讲起,如果讲到那天的会议,中间至少有三千年的距离,主席有点沉住气了。们连忙采取急措施,把台,从袋里掏发言稿,让照念,然台如仪,会议才得以顺利行。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再举了。的观察,是每个老都有这个小毛病,有的就没有。说它是“小毛病”,其实并小。试问,面举的开会的例子,难那还会制造极为尴尬的局面吗?当然,话又说了回话的限于老年,中青年都有,以老年为多而已。因此,编了四句话,奉献给老:年老之,血气已衰;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二忌:倚老卖老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中国政治生活还比较(只说是“比较”)正常的时候,周恩招待外宾,有时候会把参加招待的中国同志在外宾走,谈谈招待中有什么问题或纰漏,有点总结经验的意味。这时候刚才外宾在时严肃的场面而为松活泼,家都争着发言,谈笑风生,有时候直谈到夜。

次,总理发言时使用了中国常见的“倚老卖老”这个词。翻译时有点迟疑,怎样恰如其分地译成英文。总理注意到了,于是在客就留中国同志,议论如何翻译好这个词家七,最终也没能得意的结论。现在查了两部《汉英词典》,都把这个词译为:To take advantage of one’s seniority or old age.意思是利用自己的年老,得到某些好,比如脱落形迹之类。认为基本能令意的;但是“达到脱落形迹的目的”,似乎还太狭隘了点,应该是“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世间确实乏“倚老卖老”的,学者队伍中更为常见。眼家自己去找。讲点去的事,故事就在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有刻画的天才,着墨多,而能活灵活现。第十八回,写了两个时文家。胡三公子请客:

老年十忌(2)

四位走,见面席间先坐着两个,方巾须,样,见四位,慢慢立起。严贡生认得,:“卫先生、随先生都在这里,们公揖。”当了样,请诸位坐。那卫先生、随先生也谦让,仍旧席坐了。

倚老卖老,架子可谓十足。然而本领却并怎么样,们的诗,“且夫”、“尝谓”都写在,其余也就是文章批语的几个字眼。直到今天,倚老卖老,摆老架子的都如此。

平心而论,老了,能说是什么好事,老龙钟,惹厌恶;但也能说是什么事。老,经验富,识多见广。们的经验,有时会对个甚至对国家是有些用的。但是,这种用是必须经事实证明的,自己愿地认为有用,是会取信于的。另外,验与观察,,老年当然也包括在里面,最喜欢别觉到自己受了怠慢,心里是滋味,甚至怒从心头起,拂袖而去。有时闹得方都,甚至结怨仇。这是完全得的。尊敬,完全决定了有没有值得别尊敬的地方。在这里,摆架子,倚老卖老,都是枉然的。

三忌:思想僵化

老,在生理必然会老化;在心理或思想,就会僵化。此事理之所必然,足为怪。举典型,有鲁迅的九斤老太在。

从生理看,的躯是由血、、骨等质的东西构成的,是质的东西就必然化、老化,以至消逝。生理的化和老化必然影响心理或思想,这是无法抗御的。但是,化、老化或僵化却因而异,并视同仁。有的早,有的晚;有的,有的慢。所谓老年痴呆症,只是老化的个表现形式。

谈无补于事,试举标本,加以剖析。远在天边,近在眼,标本就是自己。

已届九旬龄,古今中外的文能活到这个年龄者只占极少数。相信这是由于什么天老爷、帝或佛祖的庇佑,而是享了新社会的福。现在,目虽太明,但尚能见;耳虽太聪,但尚能闻声。看距老年痴呆和八山还有段距离,也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但是,思想僵化的迹象也是有的。的僵化同别或许有点同:它半自然,为;者与共之,者则为所独有。

是九斤老太认为“代”,而且确信“雏凤清于老凤声”。可是最近几年批“新类”或“新新类”脱颖而们好像是批外星们的思想和举止令解,惶恐安。这算算是自然的思想僵化呢?

大家正在讀